日期: 28.11.2022
時間: 9.30 – 19.30 *Registration starts at 9.20
地點: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劇場 + 線上直播
語言: 英文
從歷史上看,全球化意味著通過經濟和技術手段征服陸地、海洋和空中,實現中和的過程。20 世紀下半葉數碼科技的發明和擴散加速了這一進程,中美關係就證明了這一點。與此同時,數碼科技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普遍和無處不在的媒介。國家和資本主義都需要並生產技術社會主體——是消費者,但不是公民。眾所周知,技術不是中立的。它是一種基於計算的新的紀律和遏制制度,它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平台資本主義、強制監視和海量數據提取。
作為對抗這種同質化的一種方式,至關重要的是通過解決技術普遍性的矛盾來想像一種新的全球化形式,想像一種技術多樣性或多種宇宙技術。
讓不同地區的人們參與到知識的生產和共享中,讓他們積極地適應科技,而不是淪為單純的消費者。這對於保持本地異質性以及將科技的創新和使用政治化至關重要,這使我們能夠抵制資本主義邏輯和科技官僚主義所假定的同質化。
推進全球化新階段,意味著超越以往的單邊全球化進程和與之相伴的科技反烏托邦。它需要重新發現和發明文化和科技、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之間的新配置。這一呼籲不僅針對政治學家,還針對藝術和人文學科的學者,以及工程和科學領域的學者。它要求從新的角度重新評估當前算法文化及其算法治理的局限性和潛力。
本次研討會邀請學者和藝術家通過反思東西方在概念和實踐方面的貢獻來設想這種可能性。它試圖為克服普遍主義和同質化的技術觀念做出貢獻,這種觀念削弱了我們思考和行動的能力。
講者
Prof. Maurice Benayoun (香港/法國)
Dr. Primavera De Filippi (法國)
Dr. Lev Manovich (美國)
Prof. Yuk Hui (香港)
Prof. Scott Lash (美國/ 英國)
Prof. Ronaldo Lemos (巴西)
Prof. Hidetaka Ishida (日本)
Dr. Charles Merewether (澳洲)
Prof. Jeffrey Shaw (香港/澳洲)
主辦機構
奧沙藝術基金
項目計劃資助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支持機構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